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讀後感:親愛的,別害怕與眾不同

聽過本人的演講後,再讀這本書,某種程度上你真的能感受到作者是誠懇的對著你說。


這本書對我來說算是工具書?!讀了兩次,覺得這本書跟最近在讀的一些商管書在觀念上不謀而合,也許作者早已看過那些書所以也融入寫作之中,分享其中一些對我有影響的概念。

自我覺察
關照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喜怒哀樂與幸福的感受由何而來,捕捉「有」的那一刻,一層一層的探索,探究更深層的因素,並記錄下來,現在我偶爾也會紀錄自己每天為了哪些事情緒波動,問自己為什麼?


探索
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作者提供了許多他曾經做過的點子;重點是實踐,真的要對這個實驗做出承諾並實行,這是一個主動的做法,像我曾看過某部日劇,裡面的男主角每週都會設定自己的個性,像這週是開朗的角色,下一週是陰鬱的角色,在這期間觀察自己是否喜歡這樣的改變帶來不同的人際關係,也是一種有趣的嘗試。又或是像Yes Man 那樣更被動的完全照單全收的生活方式,可以帶領自己去做一些原本自己覺得不喜歡而避免但根本沒做過的事,我常常有避災的心態,只要覺得這件事或這個人有一點不對勁,就會在損害出現之前完全放棄掉這條線,讓自己過得非常安全,但漸漸發現,一直走在安全的路上,不代表不安全的事不會來找你,反而當糟糕降臨時,因為沒經驗處理糟糕的事情而讓事態更悲劇,所以現在我也會接觸一些覺得不安全的人事物。


臣服於自己的感受,承認自己的害怕
不要活在恐懼之中,只要你活在逃離或壓抑之下,你就不會是你。去探究恐懼的本質是什麼,這部分我還在努力中,我很難把恐懼的本質想清楚,雖然作者舉例是怕沒錢的本質是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進而轉變成那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恕我愚鈍,我還沒找到這兩個轉換的方式。


把所有的不會都當作「我會」的起點
我是一名工程師,我每天都害怕主管哪天會交代給我一個我無法的辦到的任務,我就一直戰戰兢兢的過著每一天,看看不完的技術文章,追推層陳出新的技術,還是無法消弭這個恐懼。現在我就放寬心了(我就爛.jpg),不會就是會的起點,這句話實實在在地鼓勵了我,雖然感覺是句廢話,但很有力量,來跟著我每天唸三次。面對未知的恐懼,做就對了,把完全未知換成部分已知,恐懼就減少了一些。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自己
前幾年或前十幾年很流行找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到底!!!要去哪裡找???那時我跟風環島了一圈還是沒找到,原來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


從我「應該要做什麼」轉變成「我想要做什麼」,才能活著真正的自己,還有許多像是作者對時間管理的詮釋,對儀式感的重視,也都蠻有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