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讀後感:QBQ!問題背後的問題

 每個人在第一時間,往往會做負面的反應,因此腦海中浮現出「錯誤問題」或「爛問題」。但是,如果能在每一個抉擇的當下修鍊自己的想法,看到原始問題的背後意涵,再提出更好的問題,那麼問題本身將引導我們獲得更圓滿的結局。


QBQ 這本書真是短小精幹,核心概念就是要問對問題。我們常常會抱怨「為什麼這件事又落在我頭上?」但這樣的問句其實沒有建設性,都只是在指責他人,抱怨自己無法掌控的事,反而落入 一種受害者心態。QBQ 建議我們應該使用「我」為出發點,我能做「什麼」、「該如何」發問,當問題的答案掌握自已的手裡,才能實際行動。


別問「什麼時候該幹嘛?」這樣沒有解決問題,只是把決定權或責任交給別人,你依然無法行動,該問「我能怎樣...」、「我該怎樣...」,把主動權回到自己身上,靠自己解決問題或幫助釐清問題,答案就在問題之中。


你我無法改變他人,也往往無從控制環境與結局,我們真正能掌控的,唯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動。

 

我常常抱怨公司沒有建立起良好的開發流程,所以我才工作的這麼累,但與其抱怨這個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不如問自己「我如何在這樣的環境輕鬆的工作?」,只要消停在抱怨中,再如何抱怨環境也不會改變,唯有問自己接下來該如何行動,該自己改善環境或另覓新環境,就能解決問題,讀到這似乎看見那種職場上三不五時就把離職掛嘴邊的人,老是抱怨工作卻不曾改變。


一味的責怪對解決問題於事無補,反而製造恐懼、摧毀創造力,在人與人之間築起高牆。

 

我對「責怪鏈」相當有感,以前工廠經驗的 highlight 文化,出了事就只想找戰犯,或是盡可能把責任向外推,而不是成就一件事,公司不是「我們」,而是「我們與他們」,部門間互相對立,沒有人想解決問題。


無論如何糟糕的情況,只要問「這時候我該做什麼才能改變現狀」,因地制宜,善用不利的條件,讓發球權回到自己身上,才能有所改變。主動比被動好,不行動的風險:

行動

  • 帶來學習與成長
  • 結果是解決問題
  • 需要勇氣
  • 建立信心

不行動

  • 停滯與萎縮
  • 維持現狀、活在過去
  • 表示恐懼
  • 助長懷疑


綜合上述,QBQ的精神就是認知到我能改變的人只有自己,不去責怪環境等不能控制的事物,且決定行動就馬上執行!


最後


學習是把「知道」轉化成為「行動」;所以,學習是一種改變。


那不行動則為不知道?!沒有改變則沒有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