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 Tpm 有完整的 Scrum 經驗,於是就試著導入。
首先成員:
Tpm = Product owner(PO)
老闆 = Scrum Master(SM)
我們 = Dev Team(雜魚)
具某資深工程師說,一個 PO 如果沒有實權,這個 Scrum team 就是廢了,我也是一知半解@@
用的軟體是免費的 Trello,Tpm 跟 Team Leader 他們網頁版有裝外掛可以顯示 Story 點數跟 Sprint 。由他們規劃好後,我們就參加 Planning Meeting。
大家開會討論每個 Story 的實作細節,然後每個人對每個 Story 都要估點數,判斷如果由自己來完成這項工作需要幾點(兩點等於一天),兩周一個 Sprint 共 20 點。我覺得很新鮮的地方是,可以知道大家對這項工作的看法,對於每個人估的點數在最後需要討論出一個共識,估的多的與估的少的必須發表自己的看法說服其他人,是不錯的意見交流,比起每次有需求就直接被指派,自己悶著做,其實我更好奇其他工程師的作法。
Scrum 有點強迫彼此說話,讓平常看起來很高深都不說話的人開開口,雖然他們還是不會說什麼...
開完 Planning Meeting 後就進入開發期,每天早上會有一個 Stand-up Meeting,講講昨天做了什麼今天預計幹嘛,還有遇到的困難,這也很不錯,我常常覺得是不是只有我開發要花很多時間,其他人都很輕鬆,經由這個小會議,可以知道大家大概的進度,雖然說還是可以藏啦(到底要藏什麼)。
然後就開發開會開發開會
...兩個禮拜就過去了...
最後一天早上是 Demo 加 Sprint Retrospective,下午是新的 Planning Meeting,開會開一整天XD
Demo 就是 Demo,要預先寫 Demo 的細節,有點像 Test Case,有工程師反映說都已經有規格書了為什麼還要浪費時間寫這個XD
然後開始 Demo,我一時間找不到 Android 投影在電腦的 App,最後用了很卡的 Teamviewer 來替代,Ios 可以直接投影到大螢幕,其實我三星也是可以,但我沒帶那條線。
接著就是 Sprint Retrospective,是個頗具意義的回顧,分別讓你匿名填上「開心」、「感謝」、「難過」、「改進」等四種分類,讓大家溝通這次的 Sprint 中所發生的點滴,對於團隊的成員的距離應該是可以拉近的,理論上啦...
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可以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開發的路上總是孤獨,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藉由每個人分享自己開發的步驟,讓我了解我與別人的距離,進而提升信心或是提升自己。
總得下來是好的,不過其實還是有很多工程師不想參與,認為毫無用處,只會增加例行事務,減少工程師的自由時間,因為時間都被點數填滿了(比起之前的毫無框架的開發方式)。
這時候就想起在上一間公司時,每周的 Review,烏克蘭籍工程師都熱於分享很多東西,可惜我那時刊展還沒到,英文也不好,很難跟他蕉流蕉流,他那時候提到一些東西像是 FP、Redux...等等等等都是我之後才知道是什麼,年紀輕輕就已經跑得好遠,人生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