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9日 星期一

看書:《少了微生物,我們連屁都放不出來》(二版)


最近看了《少了微生物,我們連屁都放不出來》(二版),讓我對房間內的生態有嶄新的認識。


這本書介紹了與我們共同生活的微生物聚落,提出一些建議方針與之共存。


Covid 之後,我跟室友對從戶外回到家中後,手機的消毒習慣到今天都還沒有結束,書中說手機因為表面光滑,即使一整天在外面亂摸,上面的微生物殘留不會太多,但是酒精消毒還是能再減少它依附的微生物,讓我對這種看不見的東西多了一些安心。


再來就是作者認為無菌的生活沒有必要,人類還是必須與微生物共存,所以清潔用品標榜殺菌的成份的,在生活上沒有這麼必要,因為你的生活環境,不會因為你用了殺菌清潔劑,微生物就會就此消失,甚至壞菌還會適應清潔劑,就趕不走了!且只要環境適合,他們還是會回來的~所以重要的是常清潔,像是家中微生物第二多的地方——菜瓜布,每立方公分不下五百四十億隻細菌@@,清潔他的方式要不是用高溫就是乾燥它!最快的方式就是換一塊。


冰箱門的橡皮墊也是微生物希歡的地方,要記得清潔!


洗碗機、洗衣機等各種現代方便的機器,只要會有大量的養分與水分的地方,就是微生物喜歡的地方,這種地方也要定期清潔。


生菜跟生肉都帶有很多細菌,所有生的東西與接觸的器具,使用完都要清洗,否則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不要增加微生物的抗藥性,如果你不能把他們全都殺死,他們就是吃掉同伴的屍體,想像成就像史萊姆或是卡比一樣,可以裝備那些屍體上所獲得的跟抗生素相關的資訊。


人體最多微生物的地方是腸道口腔,再來是陰道與皮膚,腋下也蠻多的;口臭與狐臭是微生物分解養分後的產物!


腸道是第二個大腦,腸道有事就是大腦有事!快樂的腸道能向大腦傳遞快樂的訊號!


人體的微生物組甚至可以看成一個器官!每人身上的微生物組都是獨一無二的!生活在一起的人們的微生物組會比較相似,因為生活中會有各種機會交換身上的微生物們。


總之微生物放對地方就對我們有益,像大腸桿菌出現在其他地方就很母湯。但我總以為這個時代人類大概已經揭露所有微生物了,沒想到其實知道的其實還是冰山一角QQ


廁所相關章節:沖馬桶時把馬桶蓋上!從馬桶濺出的水花能夠散佈整個空間!坐著尿尿可以避免尿液噴濺!


眼鏡鼻墊上的細菌也很多!


家中抑菌方式:
  • 70度以上的熱水
  • 太陽光
  • 乾燥
  • 通風
  • 酸洗或鹼洗
  • 冷藏或冷凍
  • 活性介面劑
  • 清潔特別髒的地方
  • 常更換容易髒的東西


小孩尤其需要一個充滿各種微生物的環境來訓練免疫系統!可以預放日後的氣喘與過敏疾病!


預防感染,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洗手,認真洗的那種。


這本書科普了很多微生物的知識,但又像一本工具書XD(雖然室友都說這不是早就知道的事嗎?),抱歉我常識不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